2018-07-12 15:30
一種用途:標注瓷器來歷 古瓷器常見款識,以真、草、行、隸、篆多種字體題于器肩、器底、器腹等部位,與造型典雅,紋飾精美,光彩耀目的瓷品相印成趣。
該款表示瓷器出產的年代。有序數紀年款,如“咸平二年”、“崇禎五年監制”、“大清乾隆四十四年孟春月榖旦”等;有干支紀年款,如“順治丁酉年”、“道光戊戌年制”等;也有只寫朝代不寫年號的特殊紀年款如“大明年造”、“大清年造”等。
系以所產窯之堂名署的款,官窯民窯皆用。款名有雅俗之分。雅者如“雅雨堂制”、“掛月山莊”等;俗者如“項記”、“張家窯”、“宋家”等。
署瓷工的姓氏,如“張南山”即乾隆年間的制瓷名匠。還有如“莫十二”、“查小山制”等款。也有只署一個姓的一字款,如“張”、“許”、“鄭”等。
除姓氏款里有一字款外,常見的還有只署一個字的款,如“舍”、“太”、“國”、“利”、“龍”等。有的是堂名款的簡稱,有的是吉祥語簡稱。尤以元代龍泉窯一字款為多。
系指瓷器上所題的吉祥用語,如“福如東海”、“狀元及第”、“洪福齊天”等,明清瓷品多見。